奮斗的定義不是簡單的努力,而是你在努力的背后還付出了多少學習。
品牌也是一場經濟博弈,非常差異品牌定位公司的母體文化中了除了是特勞特的忠實信徒以外,更是希望能在精彩的萬物知識中啟迪品牌的創新與智慧,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世紀像今天一樣需要快速的學習,并不斷的進行知識迭代。
奇葩說上薛兆豐的表現讓大家對經濟學耳目一新,那對品牌又有哪些可以借鑒參考的理論呢?
在本期讀書分享會上,深圳非常差異品牌定位公司的小伙伴分享了《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讓我們一起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看這個商業的世界吧。
一、從經濟學看社會中的“公平”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1、鼓勵人們創造財富,社會才會越來越好
事實上,一點兒馬糞,判給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件會對后代產生怎樣的影響。
設想一下,有兩個村子,發生了同樣的案子,唯一不同的是:第一個村子把馬糞判給了原告,也就是堆積馬糞的人;第二個村子把馬糞判給了被告,也就是那個看見馬糞就把馬糞拿走的人。這兩個村子,過50年、100年后,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可以設想,在第一個村子里,由于把馬糞判給了創造財富的人,那么村民就會有這樣的預期:凡是經過人類勞動的成果,都是財富;凡是財富,就都有主人;有主人的財富是受到法律保護的。要尊重別人的財富,不能見到就拿走。
只要有這樣的共識,這一共識又變成傳統,那么在這個村子里,人們就用不著花很大的工夫來保護自己的財富,他們因此也會更積極地去創造財富和積累財富。50年、100年后,這個村子就會走向富足。

在另一個村子里,法官把馬糞判給了被告,那么村民就會形成另外一種預期:只要是沒人看管的東西,就可以隨便拿走。結果順手牽羊的行為就會大增,有產者花在看管財富上的努力就會變大,大到足以柢消財富本身的價值。
人們不僅會喪失積累財富的積極性,即便創造和積累了財富,其價值也會被保護財富的努力所抵消。
50年、100年后,這個村子就會走向貧困。
當年馬糞案的法官,就是根據這個思路,把馬糞判給原告的。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個判決意味深長。
2、公正背后是效率的考量
尊重別人的財富,不能見獵心起,不能順手牽羊,這是—種普世的公正觀,每位負責任的家長都會向子女傳授這種觀念。
但在這種公正觀背后,卻是效率的考量——保護產權的努力是會消耗資源的,這種消耗越大,資源的凈值就越低;社會的道德規范,越是能夠幫助降低這種消耗,社會財富的積累就越多。

在生活中,很多人討論什么才是公正的,但背后其實很可能是在對效率做出考量。
我們不能隨便把人投入監獄,除非給他一個公正的審判,否則就是不公正的一一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人力資本會受到隨意的破壞,人們就不會有積極性去積累自己的人力資本,懶惰和無知就會成為世界的常態。
交通肇事者應該負責任,否則就是不公正的——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交通肇事者不需要負責任的話,那么馬路就會非常混亂,效率就會降低,馬路的價值就會消失。
當我們討論價值問題時,背后的意義往往是:這是符合效率標準的。
往往是那些讓社會里每個人都有積極性去積累財富的規則,或者那些讓社會能夠健康發展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也就是說,因為有效,所以公平。當別人在討論到底是公平重要,還是效率重要的時候,學過經濟學的人明白,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單單是單人效率的考量,而是社會長遠發展效率的考量。
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中國每一年都會發生很多聳人的新聞案件,所有人也都期待著法官最后的審判結果,看完這一段我想大家以后會多一個角度去看待法官的結果。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績效考核的方式,阿里巴巴的業務團隊采用的“本月業績決定下月提成比例”的機制被稱贊為中國績效的“諾貝爾獎”。
非常差異品牌策劃在服務客戶營銷落地過程中,建議客戶最好的品牌定位營銷應該首先放在激勵好店長,然后才是活動的策劃。客戶的一個經銷商卻說目前是淡季不能加薪,提成也得降,否則不公平。后來那個店倒閉了,這下公平了。
二、經濟學中的“稀缺”和“成本”
1、這個社會上什么是稀缺的?
信任,這可能是當今社會最缺少的東西。
稀缺的含義非常廣泛,不僅指礦產、森林和能源等有形資產的匱乏,還指空氣、美貌、天資、注意力和時空等無形資產的不足。
非常差異品牌定位公司團隊在服務客戶時,曾聽客戶分享過這樣一句話:
“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耍賴。”
信任也是稀缺的,不是可以隨便建立起來的。同學之所以重要,是同學決定了你將來社交的圈子、工作的層次。許多人讀書,不是沖著教授來的,而是沖著同學來的,與同學建立信任是一項長期投資。
如何對待你的同事、供應商、客戶……都跳不出“信任”二字。無論是在社會生活還是商業世界中,我們都應該保有“信任”的稀缺理念。
下半輩子,讓我們都做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吧。
2、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假如你有一個鋪子,專賣茶葉蛋。堅持用這個鋪子來賣茶葉蛋,成本是放棄了其他的可能性,比如出租。
如果有人愿意出2萬元錢租這個鋪位,那么堅持賣茶葉蛋的成本是2萬元;如果有人愿意出3萬元,那么成本就是3萬元,這房子是誰的沒有關系,堅持賣茶葉蛋的成本只跟一個因素有關系,那就是放棄了的最大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在餐桌上,很多人覺得被動了筷子的食物就應該吃完才不算浪費。但其實飯桌上飯菜制作的成本已經沉沒了,真正值得掂量的,不是飯菜的制作成本,而是吃和不吃的后果。他們配被你當場吃完嗎?
非常差異品牌定位公司在服務客戶當中經常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客戶聚焦品類,精簡產品。我們發現大部分擁有50個SKU以上的客戶中,后20的SKU所占的營業額通常不超過5%。聚焦的背后是犧牲和放棄,客戶通常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決定,但行動起來卻是困難的,先立后破成為了最好的過度方式。
有一句話叫,只有把眼光看的更長遠,才能做出更正確的決定。當我們把產品線做的越來越寬,品類延伸做的越來越多的時候,自然也放棄了對核心業務的聚焦。
任正非曾說:“我們只能在針尖大的領域里面才能超越我們的競爭對手,放大到火柴那么大都做不到。”只有通過聚焦,并沿著這個聚焦的口子撕開,才能獲得成功。
舉另外一個例子,在我們經營企業過程中經常會有處理“老包裝”的行為,甚至是次品包裝,覺得舍不得、覺得不能浪費。因為這也是成本,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在處理“老包裝”這些次品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放棄了客戶的滿意、客戶的感動、客戶對品牌的價值認知、客戶的口碑和轉介紹。而這種代價遠遠高于你所舍不得“次品成本”。
今天學習經濟學之后,我們會發現從經濟學的維度上看這些問題也是一樣的。我們必須明白,對于短期利益所帶來的成長,是我們在核心業務上所放棄的最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