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華為的老師一起聊天,他戲謔“中國企業分為3類:
1、頂尖的,有戰略定位,有核心優勢,有研發思想的企業占5%,這些企業每天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2、沒有定位,沒有優勢,在混沌之中的占85%,這些企業其實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3、另外10%的企業在二者之間,可上可下。
如此看來,可以減少一半,社會成本反而降低,效率提升。”
除去5%的頂級企業,剩余的巨大混沌之中擁擠著巨大的同質化。
同質化只是表象,它預示著兩大深層次的危機:
1、企業實際缺乏核心競爭力,沒有清晰的發展目標,這意味著研發的被動,市場營銷的被動。
2、利潤薄弱。大家買了同樣的設備,找了同樣的供應商,同樣優化了效率縮減了人員,同樣各節點促銷,兜了一圈,發現生產效率都被消費者、供應商、平臺占據,而企業的利潤如在刀鋒之上。
如果問中國的企業家“你這個企業存在的意義是什么?能提供什么價值?有什么獨特優勢?”會不會成為難以回答的靈魂拷問?
同質化的起因:趨同的競爭方式
大多數企業都共同奔向了一個誤區:趨同。不知何時起,企業的關注點似乎由“我有什么獨特的”變為“對手有的我也要有”。高端品牌羨慕低端品牌的銷量,于是無限衍生低價產品,賣操控感的車也向省油奮進,賣安全的車也可以賣性感的設計。關注更多的是對方有,自己卻沒有,而非發掘或守住自己有,還需要加強,做得更好的地方。過度關注競爭對手,以它的優勢為自己的劣勢所在,迎頭趕上,帶著脫離的目標陷入到更緊密的融合中不可自拔,漸漸忘了“自我”。雖然所有人都膠著到疲憊不堪,互相排擠,互相摧毀,互相擊破對方利潤的底線,然后一同奔赴盡頭,沒有贏家。
而對消費者來說,太可怕了,所有的產品都長得一樣,無從下手。“三只松鼠”帶火了互聯網和動物的關聯,獅子,老虎,牛,羊,狗,貓,豬被瓜分得無所不用其極,沒有個動物都不好意思說是互聯網品牌。
0硅油洗發水火了后,保潔,聯合利華各巨頭的所有產品都極具夸張地標注自己不含硅油。
再想想熱門的北歐風,蘋果風,網紅風,包括極簡風,都曾有一統天下的趨勢。一個消費者,在貨架前面對上百罐的飲料,他必須像個專家一樣分析這些產品的區別,從10款橙子味的飲料中選出其中一種,我想他一定覺得這些品牌太瘋狂了!線下經濟的復蘇,精選平臺的出現,COSTCO的火爆,就得力于大家厭倦了永無盡頭的對比,超過大腦負荷的商品信息,一切都變得冗長而緩慢。所有人都渴望一些特別的品牌,叛逆的品牌,帶著鮮明的個性來打破趨同。
另一個原因:知識的短缺
中國人善于學習,而不擅長創造。戰略定位不是顯而易見的,有效的定位需要創造力,洞察力,甚至想象力。一個別出心裁的定位通常以挑戰者的姿態呈現,把已經沒有空間的心智劈出了空白。大量低劣產品的供給過剩浪費著每個環節的資源,然而,仍有那么多人紛紛涌入已經飽和的行業,生產著毫無差異化和競爭力的產品。這不理智,也不聰明,他們或許不愿意接受殘酷的事實:消費者并不需要你。這個市場并沒有空間給你了。
缺乏戰略眼光的背后是缺乏知識,缺乏對商業基本邏輯的理解而草率行事。商業繁華似錦的根本,即是差異化思維誕生的多樣性,可選性。戰略的本質就是通過一系列與其他公司不同的運營活動,創造出獨特而極具價值的定位。或者從成熟的群體那里吸引顧客,或者將新的需求開發出來將顧客引入新的市場。而先發優勢者因為缺乏防御思維,并未為企業樹立護城河,在價值的獨特性和產業結構布局上未縝密籌備,門檻輕易就被后來者踏過。后來者因缺乏進攻思維,找尋了一條顯而易見,最容易走的“跟隨”策略。
所謂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每一個創業之初逃過的,令人燒腦,苦思不得的“我能創造什么價值?”“我進入這個行業的機會是什么?”“我和其他品牌有何不同?”的拷問,都會造成無休無止的難題,暴露在后期的研發,銷售環節,最終呈現在報表上。而發展到這個階段,很多企業仍然不知道是定位的問題,還花費了大量精力去解決運營問題,改善效果微乎其微。
脫離同質化還有一個難題:舍棄
每一個差異化的背后,都是對核心人群,細分需求的深刻洞見。除非是新興產業,大多數行業都是已成定局的傳統行業,新品牌獲得成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開辟一個新的賽道——細分,或者聚焦。而這兩個詞,又是很多企業所懼怕談論的問題。
差異首先是一種洞見,然后是一種舍棄,是自我精神的強調,敢于不協同,敢于強調的堅定。尋找的是一種尖銳的,有力量的,可以挑動心智的狹窄優勢,而不是一個空虛的,無力的,處處受敵的所謂的廣泛。兵書上早已說明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直,任正非說,我們要把優勢聚焦在針尖大上,換成火柴頭大都不行。只有聚焦,才能飽和進攻,只有聚焦,才能一擊擊破,才能將戰略定位實施好。
市場競爭越激烈,專家型的品牌就越容易成功。中國企業家第一缺乏戰略能力,第二缺乏定力,即專注和聚焦。我們曾多次聽到很多企業家的疑問“這樣的定位,我3年后,我其他產業,我如果做別的……就不能包容啦 ?”曾經我們給一個奶茶品牌定位在“水果茶”上,幫它從同質化的珍珠奶茶中脫離出來,老板問“水果茶,到冬天怎么辦?長江以北的冬天很長的”。我們給他定位在“鮮奶茶”上,讓他用原材料的優質脫離植脂末等“人造奶”的健康隱患上,老板問“鮮奶的口感沒有植脂末濃郁,追求健康的人是滿足了,但追求口感的人怎么辦?”面對聚焦和取舍,人的本能反應都是弊,而不是利。很遺憾,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喜茶的副品牌喜小茶剛好上線,定位于“鮮奶制造”。
在我看來,應該在迷戀虛無的“大”中醒悟過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要討論的是切入的問題,若沒機會開始,何談以后?衍生的代價是模糊,甚至放棄在消費者心智中代表一個品類的可能。而一個品牌若能代表一個品類,則是固若金湯的護城河,永享收割之利,利潤可能超過其他所有競爭者的總和。
全聚德代表了烤鴨,喜之郎代表了果凍,可口可樂代表了可樂,農夫山泉代表了礦泉水,他們對心智的霸占讓他們獲得定價權,甚至實現預售。消費者進到店里會說“給我來瓶農夫山泉”,而不是說“給我來瓶水”。企業真正的戰場在消費者的心智中,不在貨架上。
在我們服務客戶的過程中,盡可能挖掘到它在心智中劈開空白的可能。比如母嬰用品行業——優貝。它主營的產品是奶瓶,我們將它定位在新生兒專用奶瓶上。因為天下第一單生意是最難做的,新手媽媽對奶瓶挑選最不擅長,新生兒對奶瓶的需求又明顯區別于月齡較大的寶寶。市面上并沒有一個針對新生兒專用的品牌。
有了定位后,產品研發就清晰了:
1、刪減原來冗長的,將所有產品聚焦在新生兒上,推明星單品,爆品。
2、將奶瓶口徑做大,(是其他奶瓶的2-3倍)模仿媽媽的乳房形狀,避免新生兒對奶瓶的抗拒,或只認了奶瓶,造成同步母乳喂養的困難,醫學上稱之為乳頭混淆。
3、奶嘴采用醫用硅膠,明顯更柔軟,更適宜嬌嫩新生寶寶。
4、更注重奶瓶防脹氣功能,因為新生兒腸胃功能弱。
5、采用低飽和的馬卡龍色系,溫柔不刺激寶寶視覺發育。
6、無鉛印制,奶瓶本體保持純凈健康。
7、奶瓶容量聚焦在更小,更適合新生兒的毫升數上,輕盈小巧,性價比高。
事實證明這個定位殺傷力是很強的,在終端上,它驕傲的,獨樹一幟地對所有路過地人說“我是專業的新生兒用品,我的每一個出發點都為了新生兒考慮”。
再比如東北地區的龍頭餐飲——辣怪鴨,500家連鎖,主營鹵制熟食,產品基本和絕味、周黑鴨一模一樣。
我們提出了三條核心定位:
1、周黑鴨的產品都是充氮氣保鮮的,絕味、煌上煌等產品也都是工廠統一制作冷鏈配送,冷柜出售。鹵制食品剛出鍋肯定是最好吃的。我們能不能從源頭跟它們產生區別,在門店熱氣騰騰,現鹵現賣?從口味上,形式上,感官上都勝出競品。
2、絕味、周黑鴨建立了上萬家成熟終端,都是10平米左右的小店,如果我們想在終端上與它們不同,就不能復制它們的選址和運營。再者,熟食鹵制品的天花板早已到來,難以實現盈利的增長。于是我們謀劃出了一個200平米的大店,把除了鹵味之外的衍生品:鴨腸炒飯,酸辣粉,米線,啤酒飲品與之組合,讓零食正餐化,尋找行業新的增量,也與競爭對手產生區別。(也得力于我們在東北的調研結果,消費者購買了鹵制食品后的食用場地是家里,當作一道菜,而不是休閑零食)
3、將品質堅持到底 ,不用辣椒精,麻椒精等行業熟用的工業調味,不添加防腐劑,采購的食材來源于上市企業,調味品都是知名品牌的家用裝,甚至都不用餐飲大規格包裝,確保和家里吃的一樣安全可信,以品質贏天下。
最終,辣怪鴨憑著“真鮮鹵”模式,已經開了30個超級大店,營業額提升至原來的10倍,最旺的店面一天營業額2萬,而新定位衍生出的“鴨腸炒飯”也成為了新的爆品,單店單日售出超過200份。整個辣怪鴨集團,因為新定位而迎來新的市場,銷售總監說,這讓大家找到了再度創業的激情和希望。
品牌的成功,是建立一個詞,代表一個品類,擁有一個長情的群體。行業的興起,是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道,我們各自走尋著自己的道路,服務自己的人群。商業的文明,大概就是每個企業都能回答“我的存在帶來了什么價值?”,一個最容易遺忘,也最難以回首的發愿。作為品牌從業者,我渴望那些叛逆的品牌,不著邊際的品牌,語出驚人的品牌,腦洞大開的品牌,畢竟有差異,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