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底撈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通過一系列戰略調整和經營策略,成功實現了營收與核心經營利潤的雙增長。2024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214.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8%;核心經營利潤達27.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0%。
一、海底撈定位變化
1.多元化戰略
海底撈從單一火鍋品牌逐步向多品牌戰略轉型,推出了包括“小嗨愛炸”在內的多個子品牌,以覆蓋更多的價格區間和消費者群體。通過“紅石榴計劃”,海底撈鼓勵孵化和發展更多的餐飲新品牌,推動餐飲服務創新。
2.市場下沉與加盟
為了應對市場競爭和擴大市場份額,海底撈開始布局下沉市場,開放加盟模式,吸引了大量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加盟申請。這一策略不僅降低了企業的擴張風險,還加速了資金回籠速度。
3.運營效率提升
海底撈通過提高翻臺率和優化運營效率,成功提升了整體經營表現。2024年上半年,海底撈的平均翻臺率為4.2次/天,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此外,海底撈還通過調整菜品結構和供應鏈優化,實現了客單價的下降,從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流量。
4.組織架構創新
海底撈成立了“運營五虎將”高級管理團隊,聚焦創新創業項目和公司整體發展。這五名高管分別負責創業機制、產品創新、供應鏈保障、運營協同和營銷支持,共同推動海底撈的創新發展。
二、海底撈選擇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杰的戰略布局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杰加入海底撈,是為雙方未來的合作鋪路。
朱丹蓬指出,霸王茶姬在過去一年擴張迅速,而海底撈也有意在新中式茶飲領域尋找合作伙伴,實現共同成長,雙方可謂各取所需。他進一步分析道:“霸王茶姬可能希望通過依托海底撈實現門店擴張的目標,而海底撈則希望通過多品類發展,完善其產品矩陣。”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此提出類似觀點,稱“奶茶+咖啡,湊湊模式”的結合并不新鮮。早在海底撈之前,呷哺呷哺作為第一家上市的火鍋企業,就曾推出“火鍋+茶憩”的業務模式。海底撈可以借鑒這種玩法,利用其現有的店鋪資源和巨大的人流量,推廣奶茶業務,成為餐飲區的奶茶提供者。這樣不僅能吸引更多消費者,還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時迅速推廣奶茶品牌。
從這一角度來看,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杰擔任海底撈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可能與其推動霸王茶姬超越星巴克中國的目標密切相關。
結語:
海底撈通過多元化戰略、市場下沉、運營效率提升和組織架構創新,成功應對了市場競爭,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雙增長。而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杰則通過全球化布局、私域運營、品牌合作和創新營銷,帶領霸王茶姬在茶飲市場中脫穎而出。兩者在各自領域的成功經驗,不僅為餐飲和茶飲行業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也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創新和調整策略,才能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