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建材行業,“同質化”與“信任危機”如同兩座大山,壓在無數品牌的發展道路上。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環保、功能、品質的需求日益凸顯,但市場上充斥著概念炒作、賣點堆砌的產品,從乳膠漆到墻紙,從瓷磚到新型壁材,多數品牌陷入“比價格、拼花色、夸功能”的內卷漩渦,卻鮮少有人回歸產品本質,在用戶心智中建立清晰的差異化認知。
建材行業的核心矛盾,在于“產品價值”與“用戶認知”的脫節。以墻面裝修材料為例,乳膠漆強調“凈味環保”,墻紙主打“花式多樣”,但當新型材料如硅藻泥出現時,行業卻未能找準其核心價值——多數品牌要么跟風比拼裝飾性,用硅藻泥的“弱勢”對抗傳統材料的“強勢”;要么夸大功能,將“凈化空氣、防潮防霉、防火阻燃”等賣點一網打盡,反而讓用戶陷入選擇困境。這種偏離本質的競爭,不僅讓新品類難以突圍,更加劇了用戶對建材產品的信任焦慮。
在此背景下,“非常差異品牌定位公司”為海龜夢硅藻泥打造的定位戰略,為建材行業提供了一個破局范本。其核心邏輯在于:回歸品類本質,用精準的“認知錨點”連接產品價值與用戶需求。
一、直擊硅藻泥的品類本質
硅藻泥作為以硅藻土為核心的天然材料,其多孔結構賦予的“物理吸附性”是區別于傳統墻面材料的核心優勢。但行業卻普遍將焦點放在裝飾性上——終端陳列以花紋圖案為主,導購主推肌理設計,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本質上是用硅藻泥的“短板”與乳膠漆、墻紙的“長板”競爭。
非常差異團隊通過深度調研發現:硅藻泥的價值不在于“好看”,而在于“好用”。其“防潮防霉”功能直擊南方潮濕地區用戶的痛點,而這一功能的實現,直接取決于硅藻泥上墻的厚度——厚度不足,吸附性能便無從談起。這一發現,為海龜夢找到了差異化的突破口。
二、硅藻泥“足厚2㎜”的戰略價值
建材行業的信任危機,很大程度上源于“標準模糊”。用戶難以判斷產品好壞,只能被動接受品牌的“自說自話”。海龜夢提出的“足厚2㎜”,正是用具體標準打破這種信息不對稱:
對用戶而言,“2㎜”是可感知、可驗證的承諾。它意味著“真材實料”——足夠的硅藻土含量、規范的施工流程,從根源上保障防潮防霉功能,解決了“裝修怕造假”的核心焦慮。
對行業而言,“足厚2㎜”樹立了品類標準。它將硅藻泥從“模糊的功能概念”拉回“可量化的品質競爭”,倒逼行業回歸產品本質,擺脫裝飾性內卷,推動整個品類向“功能性”賽道轉型。
對競爭而言,“足厚2㎜”形成了差異化壁壘。當其他品牌還在堆砌功能、比拼花色時,海龜夢用一個具體數字占據用戶心智,讓“足厚2㎜”成為“好硅藻泥”的代名詞。
三、讓定位落地有聲
定位的價值,在于指導企業資源的高效配置。海龜夢圍繞“足厚2㎜”構建了完整的運營體系:
產品端:摒棄冗余花色,聚焦簡約肌理,將研發資源集中于防潮功能的極致優化;
終端端:設置“工藝體驗區”,讓用戶直觀對比滾涂、噴涂與批涂工藝的厚度差異;通過顯微鏡裝置展示硅藻土多孔結構,用“吸水實驗”驗證2㎜厚度的吸附力;
施工端:推出“墻體檢測服務”與“2㎜厚度驗收標準”,用標準化流程確保定位落地,同時通過施工師傅星級評級體系,強化服務專業性;
傳播端:結合“回南天”等場景痛點,針對孕婦、兒童家庭做“防霉護健康”主題營銷,讓“足厚2㎜”與用戶生活場景深度綁定。
四、對于建材行業的啟示
海龜夢的案例,為建材品牌提供了重要啟示:在信息過載的時代,模糊的“全能賣點”不如精準的“單點擊穿”。無論是瓷磚、地板還是新型建材,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不在于“什么都做”,而在于“在用戶心智中占據一個不可替代的詞”。
“足厚2㎜”的成功,本質上是“用標準建立信任,用本質連接需求”。它不僅讓海龜夢從硅藻泥新品類中突圍,更推動行業從“無序競爭”向“價值競爭”轉型。這正是建材品牌破局的關鍵——回歸產品本質,用用戶可感知的標準,在心智中筑起屬于自己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