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品牌定位戰略的關鍵是企業要設法在自己的產品上找到差異化,找出比競爭對手更有優勢的特性。1984年至1989年,聯想集團成立初期是以商品貿易起家,逐漸轉向電腦代理業務。從電腦代理貿易中看到了西文漢化的市場機遇,于是進行了聯想漢卡開發的品牌戰略,并在市場上獲得了成功。期間仍以貿易為主,逐漸向海外貿易市場開拓。
在這個階段,聯想市場定位戰略的主要領域還是在計算機及相關產品,主要銷售模式以聯想漢卡和貿易代理為主,從國內貿易逐漸向海外市場擴展。可以說,此次聯想市場定位戰略取得了成功。
1990年至1999年,當時的計算機市場主要還是以國外品牌為主,而聯想市場定位戰略轉為了自主生產和銷售模式。聯想國內自主品牌的崛起給當時消費者一個新的選擇,并且因為是計算機剛剛進入國內家用和商用市場,較高的市場價格使得計算機需求量不是很高,此時聯想電腦的價格低廉和穩定的質量,使得聯想品牌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期間聯想市場定位戰略通過提高管理水平,加強了資金的有效流動,同時通過制造,建立產量規模化,從而獲取規模效益。從貿易型、科研型轉向生產型、經營型公司的轉變,聯想品牌戰略走的是產業化發展戰略,打造了自身品牌的同時還提升了行業地位。
聯想市場定位戰略用了十年的時間,以PC業務為中心,依靠自身核心產品支持,充分利用公司的研發和渠道優勢,在產品同質化加劇的情況下提供了新的產品服務,建立了有效的競爭優勢。
通過產品差異化戰略,通過上述的低價、高質量的產品,合理的渠道分布以及強有力的促銷活動,最終成就了聯想品牌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達到第一。
2000年到2005年,是互聯網的時代。聯想作為國內計算機行業中的領頭,通過技術、核心競爭力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與價值。因為當時市場中,國外品牌商的降價和國內多家電腦制造企業的崛起,使得市場產品價格利潤低,于是聯想市場定位戰略由產品全面轉向技術、服務的多樣化戰略,同時進一步豐富品牌元素,開拓國家化道路。
聯想品牌定位:聯想品牌國際化
但多樣化戰略是聯想業績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2003年聯想的業績同比增幅僅為3.5%,因為有限的技術力量,加上圍繞品牌定位所做的過長的產品線,導致想在每個領域都做出成績,但是最終每個領域都是淡淡無奇。于是聯想市場定位戰略從多樣化又重新回歸到以PC以及相關產品作為自己的核心業務。
在前期的資金積累和品牌優勢下,因為當時互聯網的興起,IT服務和互聯網服務等新興事物成為各個與之相關的企業都想投入其中,在大環境的影響下,聯想市場定位戰略的多樣化道路并不是很成功。聯想還是在于太急功近利,市場定位戰略這張漁網撒得太廣,在環境和戰略發生變化的時候,自身的實力不能適應。
2004年聯想在重新定位自身后,公司體現出一種強有力的發展模式。同年聯想成為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合作伙伴,收購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利用IBM的Think品牌進行聯合銷售,通過全球知名企業來擴大自身在全球的影響力,開始了真正的國際化道路。
通過幾年的消化吸收,聯想市場定位戰略取得了成功,從2010年開始取得了飛速發展,營業額突破200億美元,全球市場份額也急劇上升。品牌戰略的再次轉型,使得聯想企業改變了財務狀況欠佳的局面。
總之,正確企業戰略定位是將目標明晰、合理、規劃、分解、實施的組織行為,是以企業品牌定位為基點,根據市場變化,調整企業經營重點的思想統一大會。聯想品牌戰略經歷了太多次轉型,但通過幾次聯想市場定位戰略轉型,聯想企業也在不斷地變得成熟,管理能力也在不斷提升。